在宋代《营造法式》技艺传承地,设计团队运用光影拓扑技术对章贡双江交汇处的嘉福中心进行文化编码。通过解构赣南围屋的榫卯结构意象,建筑外立面被赋予动态光影肌理——智能玻璃幕墙在夜间可呈现客家窗棂纹样的渐变光效,使现代钢结构与传统建筑美学形成跨时空对话。
【光谱叙事的三重维度】
1)历史纵深层:在建筑顶部设置可旋转光束装置,周期性投射郁孤台诗词光幕,与八境台古城墙激光秀形成呼应;
2)商业活力层:首层商业区采用纳米导光膜技术,将《虔州府志》记载的宋代市集场景转化为交互式地面投影;
3)生态呼吸层:光伏玻璃与可变色LED幕墙结合,依据实时PM2.5数据呈现不同透光率,使建筑成为环境监测的具象化载体。
【可持续照明解决方案】
项目采用清华大学研发的仿生光学系统,模仿萤火虫发光原理开发出量子点冷光源模块。通过BIM系统预演,成功将照明能耗降低至国标值的63%,并实现光辐射动态调节功能——当建筑周边人流密度超过阈值时,智能调光系统自动启动光污染防控模式。
【文化商业共生实验】
在阳明路商业中庭,全息投影装置将周敦颐《爱莲说》的意境解构为可交互光影艺术。消费者可通过AR眼镜观看虚实融合的宋代街市,在体验式消费中感知赣州作为"江南宋城"的独特魅力。数据显示,该场景使商业体夜间客流量提升41%,印证了文化IP与商业空间的共生价值。
(项目数据截至2025年2月,已通过LEED动态照明体系认证)
技术注解:
1)动态拓扑算法:将宋代山水画皴法转化为光影渐变参数
2)光谱污染防控:采用自适应亮度补偿技术
3)文化符号库:收录327组赣南非遗视觉元素
4)能耗监控:区块链技术实现分时计量追溯
这种多维度的照明策略,既延续了辛弃疾笔下"青山遮不住"的意境美学,又塑造出具有未来感的城市会客厅形象,为历史名城现代化提供了创新样本。